中和农信:助力30年“蒙漂”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于 2022-02-21 14:19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到内蒙古额尔古纳一共600公里,需要多久?导航显示,开车大约7个小时。但是如果骑的是“蹦蹦车”呢?还是在30年前呢?那可能就迷失在茫茫的白桦林里了。但王英(化名)两口子愣是带着两岁的孩子,用了五天时间从齐齐哈尔骑到了额尔古纳。
离开家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不是为了活着,谁愿意背井离乡。”王英在讲述自己为什么选择离开辽阔而又寒冷的齐齐哈尔来到更加辽阔而又寒冷的额尔古纳时说。1990年,孩子刚刚两岁,一家人在齐齐哈尔只分到四亩地,一年一季的收成,根本就不够吃,更别说攒钱了。听说内蒙古有大片的地可以种,便开着“蹦蹦车”,载着全部家当,义无反顾地出发。
刚到额尔古纳的时候王英做过很多工作,只要能赚钱:饭店改刀一天6元,服务员一天8元,替人看摊一天10元……就这样省吃简用三年,两口子终于攒够了8000块钱,在额尔古纳郊区买到了十几亩土地,虽然是沙地,但总算是在额尔古纳站住了脚。
有地万事足开始新的赚钱营生
在王英的心里,“有地万事足。”
不管怎么说,地是自己的了,虽然以前被挖土挖沙,深坑遍布乱石裸露,一眼看去像是被重炮炸过一样。但王英和丈夫两人用“蹦蹦车”拉土填坑,一年又一年,颇有愚公移山之势,已经记不清大坑是什么时候被填平的。
寒冷的额尔古纳取暖季长达九个月,不利于蔬菜的生长,为了增加产出,他们开始琢磨新的赚钱营生——蔬菜大棚。从最开始的一个大棚,一点一点的扩建到七个,此时十六年已经过去了,王英一家终于有了自己的产业。2010年响应市政府号召,更是投资20万元盖起了木头大棚。
与中和农信结缘
2018年冬天,由于木头受潮、腐烂,木头大棚倒塌,当时差一点就将王英拍在墙下,没办法只能进行大棚改造,但还差五万元资金,要强的王英并不想找亲戚朋友借款,她突然想起了之前与中和农信额尔古纳分公司客户经理马艳玲有过交流,并由此与中和农信结缘。

王英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三年的大棚改造,王英家里的大棚全部换成了钢架大棚,西红柿、黄瓜、豆角、芹菜、辣椒、苦瓜,只要叫得上名字的当季蔬菜,王英都种。现在已经有十三座大棚,占地十五亩,一天的产量超过千斤,每座大棚年产出超过一万元。王英也连续三年通过中和农信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就是生活
人生没有一夜暴富,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王英凌晨三点起床,自己开着农用三轮车,将前一天摘好的一千多斤蔬菜拉到早市,直到十一点卖完收工,下午两点开始打理大棚和耕地,采摘第二天需要销售的蔬菜,九小时后蔬菜终于装车了,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这样的工作节奏要持续四、五个月。
努力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强者。如今52岁的王英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产品,自己选种、育苗,参加哈尔滨的种子世博会,参加海拉尔农业推广站组织的关于种植技术的培训课程,不断充实自己。
“咱出来干哈?不就为了多挣点儿,让生活好点嘛!中国人就是能吃苦。”整整三十年,在省道上飞驰的“蹦蹦车”里的一家人,如今有地、有房、有儿孙,付出的是心血,燃烧的是岁月。成就她的所有秘诀,有自己的努力,有家人的支持,有政府的帮助,有中和农信的扶持,最终都写在了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上。

王英展示自己试种的新品种
未来,中和农信将继续坚守初心、服务三农,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使“助农”服务真正落实到山水之间、百姓身边,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 02-21· 中和农信:助力30年“蒙漂”建设
- 02-21· 码链提供的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
- 02-21· 从《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读
- 02-18· 平安银行贵阳分行开展“今冬明春
- 02-18· 让世界了解“码链” 让“码链”
- 02-16· 码链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的土
- 02-16· 码链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的数
- 02-09· 开学第一课丨初中学生学什么职业
- 02-07· 中和农信:助农增收,绘就幸福画
- 01-30· 会玩|这个春节,在北京的,来这
- 今日
- 本周
- 年度